2L;DR
有关时间帐单, 这是一个很长很囧的故事...
但是,发现很多朋友其实在反复尝试无效 时间帐单
记录,
就知道, 这事儿, 可以嗯哼一下:
背景
一切当然是从: 时间不可管理 | 把时间当作朋友 ~ 李笑来 开始的, 从连载文章中知道了:
进而知道了 时间帐单
这种工具,以及对俺非常有吸引力的核心功能:
- 发觉时间黑洞
- 积累效能经验
- 恢复生体节拍
所以, 几乎是立即就开始了时间帐单的记录以及放弃的反复..
流水
08 年开始尝试
先用 柳比 一样的形式:
- 每天一页
- 当天统计
后来发觉用 maindmap
形成来规划+记录更加自在
- 不过, 统计依然得心算
- 并且要人工录入电脑, 以便进行分析
通过简单的脚本开发, 即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, 统计月度行为...
再后来, 有尝试用 XMind
进行记录:
- 每天一个子树, 规划任务后, 在对应任务后, 追加时间记录
- 新一天复制前一天的树, 快速修剪任务树,并清除时间记录, 就可以开始新一轮
- 但是:
- 只有电脑端可以进行操作
- 总是有任务开始时来不及记录, 只能结束后回想记录
- XMind 并没有统计功能, 还得另外定制脚本来统计->可视化
于是, 又回到纸+笔+定期录入, 断断续续坚持到13年, 发现:
- 纸+笔虽然可以随身
- 但是, 统计的事务多是工作相关的, 而且变化随机
- 通勤/回家后, 纸+笔就不一定好用了
- 更加无法忍受的是不够精确的记录, 以及容易出错的人工录入
13年开始, 固化到 aTimeLogger2 应用
- 有了智能手机后, 时间帐单的记录, 就有了全的可能
- 最先尝试的是有人推荐的
Mr.Timer
- 但是, 结合以往的记录经验, 发现这种每次都要记录事件的工具不值得用
- 就自行搜索, 找到了
aTimeLogger2
并开始反复调节记录的事务/类别 - ...
14年形成自己的时间帐单行为体系
- 并有相关公开分享:
- 幻灯:知.时管理~持续的效率进化之旅
- 录音: 140307-tm4km-kn.MP3
分析
为什么总是难以复现 柳比 大仙的时间记录法?
看过书就知道, 柳比歇夫根据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情况坚持了几条规则:
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一累马上停止工作休息 ...
他研究自己工作能力的心理特点,研究最适合自己工作能力的日常生活制度, 使其一切服从于生物学,凡是无助于此的,一概置之不理.
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,不能乱用到怄气上,不能乱用到竞争,角逐和满足虚荣心上
可惜, 我们的时间, 并不完全都是由自己全权控制的,
在工作/生活/学习中, 几乎 80% 的日常时间, 是作好一颗好螺丝钉, 各种上峰都习惯性的用尽一切可能, 将我们的行程塞爆;
根本没什么选择任务的权力.
所以?
- 柳比 大仙以长期规律性任务为基础的:
- 时间帐单记录/追踪/改进原理
- 对于俺, 基本难以成立了...
那怎么办?
只能合理降维
正如, 剑飞对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讲解:
记录时间 → 分析时间 → 消除时间浪费 → 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 记录→分析→整合→规划
等等, 这不就是管理界经典的:Deming Cycle - MBA智库百科
只是, 俺慢慢发现, 时间
并不是大家日常讨论的那种绝对钢性的数值:
- 宇宙间本质上并没有
时间
这种事物 - 只是人类为了协调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, 而发明的纯数学概念
- 所以, 相对科学实践中作为计算坐标维度的
时间
- 在个人效能训练上,
时间
应该理解为:- 对自己有意义的时刻之间可度量的跨度
- 而什么时刻对自己有意义?
- 当然是自己关心的行为了
- 所以,
时间
就变成了:- 自己所关注的行为
- 开始和结束用时
- 或是, 两个行为间的用时
- 只有尽可能客观的记录下这种行为事件的用时, 才有分析/统计/改进的意义
- 这也引发了一个隐藏的时间记录的功能要求:
- 本质上自己有意识时的每个行为, 都是有意义的
- 所以, 不同行为事件应该是连续发生的
- 时间帐单的记录, 应该是自动的结束前一个, 立即开始又一个
aTimeLogger2
(以下简写为aTL2
) 可以配置记录行为用这种模式 ;-)- 这也是俺立即决定坚持使用
aTL2
的原因之一...- 另外, 也非常重要的原因是
aTL2
支持指定区间的记录为 csv 标准数据文件- 并通过邮件发送到任何邮箱, 随时可以下载到桌面/主机 进行自动分析
综上, 固化下来的时间帐单记录原则变成:
记录通用行为类别(几乎不会变化的) ^ -> 统计发现黑洞/自己行为模式 | -> 合理规划改进 | -> 坚持执行 | / +---------+
自怼
DebugUself ~ 自怼圈 的简称, 也是一种自学模式以及社区
在启动时, 引入时间帐单记录任务, 因为发现:
- 这是一项非常合适的
MVP
(Minimum Viable Product) - 通过
MVP (praxis)
最小行为 - 形成
MVP (practice)
最小习惯 - 获得
MVP (protocol)
最小原型数据集 - 树立
MVP (process)
最小行为过程 - 确立
MVP (person)
最小自我 - 从而开发
MVP
最小可用作品:- 有指向性的再次分析/统计帐单数据
- ...
- 在一周周的
PDCA
过程中 - 通过记录下来的客观数据, 重新发现了一个有数据佐证的
自我
- 这种自省过程, 一但确立, 同时也就获得了自主自学一切技能的基础
但是, 也遇到一个最核心的问题:
- 坚持时间帐单的动力问题
- 因为, 为了立即开展最小心智消耗的记录行为
- 分类/事件设计的要尽可能小
- 本质上, 其实只是记录了:
- 生产活动
- 消耗/费
- 生存必须
- 三大类抽象到极致的行为类别时间
- 那么, 这么粗略的行为事件+用时 数据:
- 可以分析出什么重要的效能数值
- 能标识出大家都关注的结论
- 并能合理响应相关行为的变化?
SET4
公约(先不需质疑的)
- 2/8 原理是正确的
- 时间帐单应用/记录行为 只能纯化为最简单的基础数据: 行为属性+用时
- 行为效能和行为内容紧密相关:
- 输入可以碎片化,
- 但是,复杂输入,比如论文研读等于输出
- 输出难以碎片化, 或是说, 高价值的输出依赖稳定的足够长的时间段
SET4 指数
```
SET4 (Simple Efficiency Time for DU)指标 ~= (TOTa/LOTa)*TBI
```
- 可以尝试用:
输出峰值平均时长
(TOTa ~ Top Output Time average) 为间接效能指标- 统计一周内所有输出行为
- 以每次输出用时排序
- 取前 20% 为当周有效输出
- 取平均时长,计为
xx.xTOTa
- 配合对应的:
低产峰值平均时长
(LOTa ~ Low Output Time average) 为对比效能指标- 统计一周内所有 沟通/输入 行为
- 以每次用时排序
- 取前 20% 为当周输出低产峰值总量
- 取平均时长,计为
xx.xLOTa
- 以及每天的:
中断指数
(TBI ~ Totle Broken Index) 为加权- TBT ~ 中断总时长
- TBC ~ 中断次数
- 设每天有效工作时间为8小时
- TBT/TBC/8 = TBI
- 即,每天平均中断时长占有效工作时间的比例, 记为:
xx.xTBI
在理解,并组织开发统计脚本之后, 怼员们开始了自己的再定制,比如:
TimeReport2018 Li Guanghe's blog
~ Time Report's Report 时间报告的报告 Li Guanghe's blog
反省
纸+笔, 总是最舒心的
但是, 没有合理的自动录入/电子化工具/界面前, 最好还是别先大力嗯哼...
工具包含高密度的工作效率习惯:
- 如果没有对应的习惯形成前, 强行上对应工具, 其实非常可能事倍功半
- 最自然的过程是:
- 先嗯哼起来
- 形成习惯过程中
- 发现自己的习惯是什么
- 再对应搜索匹配的工具
- 进一步的, 得注意工具是否有足够可扩展性
- 以便足够长久的适配自己的习惯发展/进化
aTL2TT
在坚持使用 aTL2
5年后, 终于意识到可以接触下了这粒好蛋的鸡:
- Sergei Zaplitny 白俄罗斯程序猿
- 独立专发了
aTL2
- 以及后续更加高级的
TimeTrack.io
- 独立专发了
- 在国内小伙伴
涂俊杰
的帮助下有微信群 - 进入嗯哼后, 发现, 微信的确不合适进行长期的技术交流
- 特此创建邮件列表(Mailling-list):
-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forum/atl2tt
- 订阅: [email protected]
- 退订: [email protected]
- 欢迎有完整经验/想法/建议的小伙伴订阅,异步优雅的讨论
是也乎
- 18.10.2 发布
- 18.10.1 触发
- 05.4.1 诱发
Author: /mail / gittip / githu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