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付费的嗯哼

"哗, 现在几百元就可以抢到大师的咖啡时间,当面交流哪" "嗯哼, 都不知道要问什么, 见面多尴尬哪… "

"哗, 付费就能邀请大师回答问题了!" "嗯哼? 几十上百元才回答哪…" "哈, 别人先问的话, 可以用 2元 就可以偷听到的!"

"嗯哼, 这儿几百元,就可以包月,进群随时交流" "嗯哼? 这儿几百元包年的..." "可是, 哪来每天都有问题要请教哪…"

"嗯哼, 这儿十几元的专门文章, 还附送直播讲座 …"

是也乎, ( ̄▽ ̄)

这就是快速演变出的,知识变现模式的世相...

背景

~ 内容付费的分类与分析 - 简书

刚好看到老庄的文,实在嗯哼起兴致,就尝试讨论透彻一下...

为什么对这一命题有这么些槽能吐?

时常回顾自己乱撞猛学的过程... 也希望能提供有效的帮助来减少后学者对应的嗯哼.

那么, 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, 实际操作没那么简单的事儿, 需要将俺所持的各种观念背景从头捋出来, 才能完整的表述清楚.

现象

知识付费 —> 内容付费

得到 发布后, 随着直播平台的成熟,忽然流行起来的概念.

基本上追求的就是用难以衡量的摸不到的知识/经验, 通过邀请解答或是其它形式来,立即完成变现.

然而,没到两年, 就发现,知识变现本身概念是模糊的, 所以, 又进化成了内容变现/付费.

这虽然是以 UGC 为核心特征的 web 2.0 时代, 除广告之外, 赢收的必然尝试, 但是,一直被人性带偏ing...

成功的 知识/内容变现现在看只有:

这些的成功是必然的, 但是,不在俺关注的领域, 这里想分析的只有:

分析

先顺着思路捋一下, 再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解析, 应该能表述清楚俺的价值链分析.

知识?

在以往的阐述情景中, 大家习惯将 知识 视作静态的物件, 好象有重量/尺寸一般.

但是,长期实践发现,这是误解:

知识: 
    知晓已知,
    辩识未知,
并能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

这才应该是知识本身:

km tranfer2

也就是说:

而基于这一认知的 知识管理 理解即为:

KMap-0.8

那个令知识活动真正产生倍增效应的, 就是 分享, 或是说, 通过分享引发的指数规模的再知识

内容?

那为什么后来,大家说内容不说知识了呢?

就是因为知识是一组广泛关联起来的活动, 其获得/传递, 必须是双方共同投入时间/精力, 协同完成一系列解说/演练/增补/再发布/… 活动后, 才可以完成知识的传递, 或是说新的行为/思想模式的感染.

而这种过程, 是商业过程中难以规模化扩展的, 所以, 大家不自主的降维成 内容付费

但是,什么是内容?

只是, 真正在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, 这里用以交易的内容对应的信息属性是大有不同的:

付费?

其实, 知识付费, 自古就有, 以往,请西席来开蒙, 至少也是要半斤肥膘肉的, 嗯哼, 最好腌过的.

只是, 以往付费的目的非常简洁直接:

前者:

后者:

举行而言:

所以, 以往的知识变现, 都不是通过知识本身的传递/交换完成的, 而是通过掌握技能一方出租劳动时间来换取必要费用的, 这样一来, 通过付出的时间, 以及解决的问题复杂度, 根据行业平均水准, 很容易双方明确付费标准, 不会轻易产生事后后悔的情况.

但是,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 所谓的知识->内容付费, 瞄准的是所谓 碎片时间 中低期待场景中模糊的学习感觉:

所以,当前多数 知识->内容付费 实质上:

真要类比的话, 其实和综艺节目完全类似, 大家付费来消费的,不是内容本身, 只是内容产生方而已.

为什么有这种感觉? 因为双方是不对等的哪...

付费方, 其实对于购买的内容涉及的领域知识, 多数并没有足够的积累, 也没有具体的真实问题, 多数只是想要个准话:

学这个累嘛? 有钱途嘛? 你能帮我学到嘛?

就和准备投入多年积蓄到股市中时一般, 需要专家来断言, 是涨还是跌... 当然,如果专家能明说哪个股准涨, 涨多少, 那付多少费用都值得哈.... 所以, 传说那位地产巨头,开始小圈,一句话没说, 先入帐几百万.

语音变现

\<- 用以上知识/内容付费的理解来分析一下具体案例:

首先,语音节目/直播平台的兴盛是得有群众基础的, 国外 NPR 为首的一大批播客平台, 在互联网/移动互联网之前, 甚至于 电影电视网 诞生之前, 就早已存在,而且形成了固有的电台文化, 并和西方 摇滚等 变化紧密结合起来的. 参考: 海盗电台

而在中国, 解放前,也是有一定基础的, 只是, 后来收听敌台, 立法成反革命行径后, 加之祖国上下一片红, 电台也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听, 中国, 断绝了电台依赖;

但 那时, 民间的曲艺需求,还是在的: 面对面, 即兴+积累 的语言类文艺表演,非常有嗯哼; 然后, 文化大革命, 将所有文艺统一回收管理, 评书/相声, 进行净化, 艺术家没有线下的平台面对听众, 好容易重新学习无观众互动的对机械来表演; 艺术形式也就进入了死亡期,

再后来电视/互联网/移动互联网, 冲进来, 中国瞬间进入了移动时代, 随时随地可以看小说/电视/电影, 玩游戏,聊天儿, 听音乐… 收听电台节目, 根本没有什么优势:

所以, 收费的语音服务,一直以来只有:

所以, 移动互联网的语音平台,传播什么内容能引爆收入? 直觉上只有:

小密圈反而先有关注的原因就是:

各家网络电台营收为目标的整体策略, 和我们选择一个语音平台来加速各种社区/组织内部 知识流通/创造/积累/… 的目的是难以调合的...

所以,类似 FLOSS 技术社区输出的内容, 一定不是普通人喜爱的... 相反也成立.

同时, 对于类似 NPR 那种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义务讲解 在中国又是非法的...

所以, 综上:

怎应对?佛曰:

不可说
不可说

嗯哼?

那么, 俺体验中理想的 知识付费 是什么呢?

就是用 知识 来支付哪:

这样, 双方都投入了对等的资源 -> 不可再生资源:

时间

也同时获得了独有的不可复制的体验 -> 具体领域问题:

解决/
思路/
训练过程/
实时反馈/
人脉/

类似的模式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建立?

想来是大家都太聪明:

: 所有东西都能教授 但, 求知欲和学习能力除外

\<— Shell090909 151019 00:11 断言

是也乎

内容->知识?付费

当然 ,欢迎留言讨论,以便激发出更加嗯哼的嗯哼…


Author: Zoom.Quiet /mail / gittip / github